我国内河航道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港口能级持续提升
我国内河航道建设成效显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内河航道网络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我国三级及以上航道达1.6万公里,较2012年增长62%,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主干道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平陆运河等多项重大工程正加快推进。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船舶已超过1000艘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长江干线2800多公里航道实现电子化覆盖,智慧港口建设加速推进,多个自动化码头和智能堆场项目陆续投用。
嘉兴内河船舶“八证合一”首证颁发
日前,嘉兴海事局与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为浙江海港内河航运有限公司颁发新版《内河船舶综合证书》,标志着该市首本跨部门联办的“八证合一”证书正式落地。
此次改革将原本需20个工作日办理的事项压缩至7个工作日,法定时限压缩率达65%。通过精准服务,“浙港内河022”轮仅用1天即完成全部手续,效率高达95%。
枣庄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成型
6月30日,枣庄港至青岛港集装箱专列顺利首发,长河港业铁路专用线正式投入运营,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
该线路衔接京沪铁路、京杭运河以及国省道、高速公路,区位优势明显。通过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构建起“家门口”直通“出海口”的物流通道,实现“铁箱下水、海箱上路”。
湖南首趟“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班列发车
7月2日,湖南首趟“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从长沙出发,搭载茶叶经新疆喀什换装公路运输,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
新路线为湖南及周边企业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西向货运通道,并可延伸至西亚、中东及南欧市场,助力外贸灵活组货。
成都开通“蓉欧非”第三条铁海多式联运通道
6月30日,一列满载四川休闲食品的国际班列从成都启程,经欧洲港口转运至摩洛哥丹吉尔,成为继汉堡、南沙港后“蓉欧非”开辟的第三条非洲通道。
新路径显著缩短物流周期、降低运输成本,为川味食品出口非洲及地中海市场提供高效支撑。
山西省开通6趟图定多式联运班列
7月1日,山西中鼎物流园首趟图定多式联运班列成功开行,装载光伏组件直抵青岛黄岛港,随后通过海运销往阿曼。
此类纳入运行图管理的班列具有定点、定线、定时、定车次等优势。太原局集团表示,每周将开行6趟班列,分别通往天津、青岛、广州方向。
“郑州-连云港”铁海联运获批图定班列
7月2日,“郑州-连云港”铁海联运X9554次班列顺利首发,标志着该线路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开启“五定班列”新时代。
此线路有助于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完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提升本土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省设立10亿元省级低空产业基金
7月4日,浙江省首只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在台州湾新区完成注册,基金规模达10亿元,将重点支持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
该基金采用“双GP双国资”管理模式,由省、市、区三级联动打造,投资期限设定为“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1年延长期”,为长期资本运作创造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