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落地:跨境平台责任链条全覆盖
根据新规,无论平台注册地位于境内还是境外,只要涉及中国卖家交易或服务中国用户,均需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这一规定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等全球主流平台纳入监管网络。
境内平台:由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直接申报,无证平台则由完成ICP备案的主体负责。
境外平台:若在中国设有运营实体(如亚马逊通过“亚马逊卓越有限公司”持证),则由该实体申报;若未设境内主体,则需指定境内代理人履行义务。例如,日本乐天、德国OTTO等平台若通过中国招商团队服务卖家,相关团队需承担报送责任。
这一责任划分彻底封堵了“境外平台监管难”的漏洞,确保所有承接中国卖家业务的平台均无法置身事外。
二、数据穿透:卖家经营全面“裸奔”
新规要求平台每季度向税务机关提交两类核心数据:
身份信息:卖家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证件信息、店铺ID及联系方式;
收入信息: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净收入及订单数量等明细。
首次数据报送时间为2025年10月,而平台需在2025年7月前完成基本信息备案。这意味着,过去依赖“无税号、无申报”潜规则的卖家将无所遁形,税务机关可通过平台数据直接追踪交易全链条,彻底压缩监管盲区。
三、合规冲击:行业迎来“硬着陆”考验
政策落地对跨境卖家和平台均带来深远影响:
卖家端:合规成本激增
中小卖家需面临税务登记、账务规范、税款缴纳等系列流程,部分依赖“灰色清关”或低报价格的商家将面临高额补税风险。据行业估算,合规成本可能增加卖家利润的10%-15%。
平台端:监管压力倍增
平台若未按时、完整报送数据,将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或被责令停业整顿。以亚马逊为例,其中国运营主体需在2025年7月前完成备案,否则可能波及数万中国卖家的店铺运营。
行业端:洗牌加速
合规门槛提升将加速行业分化:规范运营的大卖家可能通过税收优惠降低成本,而中小卖家若无法适应新规,或被迫退出市场。
四、全球视角:中国 税务监管与国际接轨
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欧盟《数字服务法》、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均强化了对跨境电商的税务监管。中国的新规既是对接国际规则的举措,也是维护税收公平、防止税基侵蚀的必然选择。
税务专家指出,未来跨境税务合规将呈现三大趋势:
- 数据互联:平台与税务系统数据直连,实现交易实时监控;
- 联合执法:海关、外汇、税务部门协同监管,封堵资金跨境漏洞;
- 信用挂钩:卖家税务信用或影响店铺评级、贷款额度等商业权益。
五、卖家应对: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规划”
面对新规,卖家需尽快完成三步转型:
VIOMALL跨境便利店全球开店,从注册公司开始,从源头合规做跨境电商!
- 税务登记:在境内完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登记;
- 账务升级: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确保收入、成本、费用可追溯;
- 架构优化:利用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合理降低税负。
平台方则需加速技术改造,搭建符合税务要求的报送系统,并在卖家服务协议中明确税务责任条款,避免自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