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 报告,2023 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达 35 亿美元,预计将在 2032 年增至 131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2%。这是一条不算显眼,但增长非常确定的消费电子赛道。

图源:Market Research Future
在这条赛道上,很难绕开一个名字:GoPro。
很长一段时间里,从跳伞到冲浪,从双板滑雪到越野骑行,人们在冲刺、翻滚、下坠的每一个瞬间,都少不了GoPro 出镜。而“没有 GoPro,你还拍什么 Vlog” 也成了那个年代视频创作者之间的流行语。
它不仅开创了一个产业,更迫使索尼、尼康等传统巨头入局这场“运动相机浪潮”,也唤起了大疆、小米等中国企业的跟进与模仿。
而最初,它只是为了记录一个人站上浪头的瞬间。

图源:Gopro
从冲浪少年到硬件传奇
2002年,年轻的加州大学学生 Nick Woodman 因热爱冲浪萌生一个想法:怎样才能拍下自己在浪尖上的真实视角?为了找到答案,他将一次性相机绑在手腕上,一边冲浪一边拍摄。但这样拙劣的设备显然无法满足想象。
于是,他创立了GoPro。这个名字意在鼓励用户“成为专业选手”(Go Pro),其相机则命名为“英雄”(Hero)。

图源:Gopro
2004年,GoPro第一款产品 Hero 35 毫米胶片相机问世,当年就卖出了15万台,这标志着GoPro正式开启商业化路径。2010年,HERO HD 摄像机发布,最高支持 1080P 高清视频,那一年销售额已达 6400万美元。
四年后,GoPro上市,融资 4.27 亿美元,市值一度飙升至130亿美元。
虽然上市后GoPro曾经历裁员风波、营收放缓和股价腰斩,但至2024年,它的年营收依然高达8.01 亿美元。
不仅如此,面对激烈的硬件竞争,GoPro近年来大力发展其订阅服务。通过云存储、专属折扣和视频编辑软件(Quik App)深度绑定核心用户,从“一锤子买卖”转向持续性的服务收入。
截至2024年底,其订阅用户数已达到252万。
精准定位,抢占极限蓝海
GoPro 生来就是为运动设计的。
它足够轻巧,可以被固定在头盔上、冲浪板上,甚至宠物项圈上,把双手从设备中解放出来,完美还原第一视角。

图源:Gopro
它也足够坚固。防水、防震、防尘,就连高空跳伞或水下深潜这类“天生不适合摄影的环境”,也成了它最常出镜的场景。
更关键的是画面。标志性的广角/鱼眼镜头能轻松收录用户和周围广阔的环境,即使在近距离自拍时也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
这些特点,也让GoPro在早期避开了传统相机市场的红海竞争,独自拥有一片极限运动的蓝海。

图源:Gopro
GoPro目前的产品线分布在199至549美元之间,从入门到专业逐级覆盖。旗舰款HERO13 Black 对标专业玩家,GoPro MAX 主打 360° 全景拍摄,而 HERO(2024)作为入门款,偏向初学用户。
以旗舰款HERO13 Black为例,其单月销售额高峰达到近300万美元,日常销量也稳定在百万美元级别。

图源:Amazon
营销,不花哨,但足够沉浸
GoPro的营销,从一开始就不按常规出牌。
早在2009年,GoPro便率先布局YouTube,通过大量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视频迅速出圈。
之后更是与“冲浪之神”Kelly Slater 及“红牛山地速降赛”联名合作,持续强化“极限运动专属设备”的品牌定位。
到2014年,GoPro在YouTube上的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亿,Twitter粉丝逼近百万。这使它从一个小众硬件品牌,跃升为引领潮流的文化符号。
截至目前,GoPro的Tiktok官方账号粉丝数已超过330万。#gopro标签下的视频内容仍在源源不断地增长,除了官方发布外,更有大量用户生成内容(UGC)。
这些视频内容多聚焦于跳伞、冲浪、山地骑行等极限运动场景,直观展示了GoPro在稳定性、4K画质和动态延迟方面的出色表现,不少单条视频点赞量达到数十万。

图源:tiktok
GoPro还敏锐地洞察到,视频制作的高门槛正成为用户购买的最大障碍。为此,GoPro还推出了“Quik”应用,主打“几秒完成剪辑”,精准切中内容创作者特别是vlogger的刚需,同时也在无形中助推了产品的传播和影响力。
得益于这些有力的宣传攻势,GoPro相机在巅峰时期销量接近400万台。这个规模里自然不可能全是极限运动爱好者,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消费者。这也充分展现了GoPro宣传策略的成功。
尾声
在AI可以秒生视频的时代,拍摄变得不再稀有。但是“自己拍下自己”的冲动,却依然难得。
GoPro抓住的,就是人类这种最根本的表达欲。它不是在记录过去,而是激励你去创造值得记录的现在。
或许未来它依旧有竞争,但它已占据了我们记忆的一种视角——那种只属于“第一人称英雄”的主视角。